2025
四月

02

1488

【天主教教会史】|朝圣之途第二十五集:第三世纪教难的原因及事迹(一)

1231231

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陈婷,上个星期在长圣的旅途上看到了第三世纪圣教会扩展的情形,同时也看到了教会内的冲突、摩擦的种种问题。但是,当教难来临,信仰受到考验的时候,又彼此互相了解,和衷共济。教友们的成分虽然是良莠不齐,但有人性弱点的凡人组成的圣教会,在天主亲自领导下,通过每一个历史阶段的考验向前迈进。今天的朝圣之徒,我们将要看到教难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凶暴残酷的第三世纪教难的原因,以及殉教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欢迎您的收听。

在某些范围内,第三世纪的教会和罗马社会的相互接近,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然而他们之间,基本上是对立的。一般群众对教会的仇视心理,骨子里也没改变,群众反对基督徒及圣教会的态度仍旧存在,对基督徒的暴动随时爆发着,在北非、埃及、罗马都有暴动发生,甚至比暴动更危险的是,教外人对圣教会展开了思想战。

有些外教人已经深深明白,这个基督宗教对罗马帝国的威胁,他们已不像第二世纪那样的责怪基督徒脱离群众,诬告基督徒蔑视罗马社会的法律、风俗和文化,他们充分认识古罗马社会和教会之间,正进行着一个有决定性的战斗。

罗马古老文化与基督徒的对立,究竟是怎样的呢?它不是一种法律方面的对立,因为教友一直都遵守着,宗徒传下来的爱国和守法的命令,他们都是奉公守法的善良公民,基督徒并不对罗马社会的一切措施都加以反对,他们认为,罗马安定的秩序、严密的行政组织,这些对于传教是有利的。他们所反对的是,罗马政府所推行的迷信、罗马政府所崇拜的国教神袛、他们所反对的是,罗马社会的不公平、罗马官吏及上层社会的腐化生活。

当然,罗马当局对于基督徒的这种思想和态度,绝对不肯容忍,因此,罗马的仇教政策,含有浓厚的政治因素。当罗马当局一旦认出了两者之间的对立根本无法调和时,便集中火力,以全部力量来打击这个令他们畏惧的敌人了。

第三世纪的罗马帝国恍如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有时在半昏迷的状态中,有时又神智清醒、强图挣扎,所以第三世纪的迫害是断断续续的,局势时而紧张、时而松弛。公元第三世纪的初期,教会大约享受了15年的和平,各地当局对圣教会采取不干涉政策,安东尼皇朝的最后一个皇帝,高摩德皇帝,对基督徒极端的宽大,甚至特赦了服苦役的基督徒,高摩德死后,政局混乱,想要争夺皇位的野心分子,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圣教会发动严厉的斗争。教会便利用这段短短时间的安定,治疗自己的创伤,充实自己的力量。塞弗禄皇帝即位以后的最初几年,情势也还算平静,有时偶然有一些仇教事件,基督徒被人检举,罗马当局仍然根据图拉真皇帝的诏令,将基督徒判处死刑,皇帝本人并没有参加这些迫害的行为,反而出面干涉,事情因而就不了了之了。不料到了公元200年,皇帝的态度,忽然的转变了,教会开始遭到空前严峻的迫害。

塞弗禄皇帝本人是一个不择手段的小人,为了打击政敌,不惜采取诡计阴谋和暴力,他改变对待教会的政策,原因究竟为何?我们无法稽考。塞弗禄皇帝迫害圣教会的诏书令,大概在公元200年之间颁发的,这个诏令并不能算是一个正式的法令,而只是一个指令而已。这项指示,对圣教会的打击是极为严重的,过去教会每天吸收许多新的分子,如今,入教是有罪的,劝人入教的也是有罪的,教会也就无法公开的传教了,好在打击的对象仅限于新入教的和劝人入教的教友,塞弗禄皇帝的指令,创立了一种新的法律程序,过去,政府采取不告不理的原则,教徒必须有人检举,才加以审理征罚,图拉真皇帝的诏令明白的规定,不可追索基督徒,而现在,根据新的指令,官吏应该负责去搜捕入教者和劝人入教的教友,不必等待群众的告发检举。这么一来,搜捕教友就成了一种有计划的行动,教徒所受的苦难是残酷的,所幸的是,这种恐怖行动是短时期的,教会尚有可以喘息的机会,过了一个时期,教难又再度爆发。在第三世纪,这样断断续续的教难,一直困扰着圣教会,教友们发挥了英勇的精神,以忍耐战胜暴力。

塞弗禄皇帝对基督徒的迫害固然是残酷的,比以往各次的迫害更为广泛、更为有组织,但是并不是全面性的,并不以全体基督徒为对象,在以后的三、四十年,罗马并没有采取全面性的迫害,而是镇压和宽大的政策互相交替,可以这么说,罗马当局对教会所采取的态度还不确定。

这是圣教会以鲜血写成的一页光荣历史,大多已经失传了。根据圣希玻利特的记述,我们因而能够知道,罗马有大批教友为真理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考古学家发掘出罗马的地窖时,发现加利斯多地窖,在公元第三世纪增建了许多的秘密通道,就是为给在紧急状况下,教友们避难逃生用的。亚历山大城的教理学校被迫关闭,许多新教友甚至是望教友都被判了死刑,年青的波达米安和她的母亲一齐被丢进了大铁锅里,大铁锅里是烧得滚热的沥青。在小亚细亚、卡帕多西亚的总督,因为自己的妻子皈依圣教会而大为愤怒,疯狂的迫害教友,在高卢,教难非常惨烈,遇难的有里昂的主教圣依肋内、圣安底奥、埃比多、马尔塞、瓦伦定、辛福林。非洲各地,教难的时期虽然很短,其惨烈的程度,绝非笔墨所能描述,在这些殉道烈士中,最为杰出的是菲力齐大和伯尔伯多亚两位圣妇。伯尔伯多亚她出身贵族,是迦太基南部地方的人,受过良好的教育,结婚生子,度着幸福的家庭生活,教难爆发,迫害来临时,伯尔伯多亚和许多男女教友被逮,她和她的两位女仆菲力齐大、莱渥加多锁在同一个牢房中,同时被捕的还有两个青年,不久担任教导她们要理的撒都鲁也被捕了!负责执行仇教命令的是非洲的代理总督希拉利亚,为了能递补总督的实缺,他特别的卖力,而基督徒所遭到的特遇也就更加的残酷。

伯尔伯多亚于公元202年的秋天,被解送到迦太基监狱听候判决。在迦太基监狱中生活惨苦,黑暗的斗室中,塞满了人犯,热度和臭气不堪忍受,这对养尊处优、度着贵族生活的伯尔伯多亚更是苦上加苦,后来教会的两位执事,用钱买通狱吏,使犯人的待遇稍为好些。有人把伯尔伯多亚的孩子抱到监狱来,使她们母子重逢,伯尔伯多亚也获得了很大的安慰,她自己形容说,从这时候起监狱已为她变成了宫殿了。物质上的痛苦还算算不得什么,最大的是精神上的苦,伯尔伯多亚看到自己的父亲长途跋涉到监狱来探望爱女,哀求她以骨肉为重,暂时屈服,以保全生命。假若当时您也在现场的话,您必也会感同身受,这是多么痛苦悲惨的事啊!然而伯尔伯多亚有的是勇气,她不惜牺牲一切,牺牲个人的生命,牺牲骨肉亲情,以换取致命的荣冠。在监狱里她的英勇精神,给众人起了示范作用,她和要理老师撒都鲁共同鼓励监狱内的其他囚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伯尔伯多亚和她的同伴们,怀着致命和光荣进入天国的兴奋,和在充满望德的气氛中度过了冬天。第二年春天,总督将伯尔伯多亚提到衙门审问,劝伯尔伯多亚说:“为了顾念老父幼子、保全性命,你背弃信德,祭献吧!”她回答说:“不!我不祭献!你是基督徒吗?我是基督徒。”伯尔伯多亚的老父也在场,他苦苦求爱女背教,总督甚至还用苦刑恐吓,这一切都不能动摇伯尔伯多亚钢铁般的意志,她被判解往竞技场供野兽吞噬。判决宣布后,发生了一件很令人感动的事,那时伯尔伯多亚的女仆菲力齐大,已怀有八个月的身孕,执刑的日子越接近她越焦急,因为法律禁止将怀孕的妇女处死刑,她担忧她的刑期将会延缓,使她不能同狱中的难友们同领受致命的荣冠。她们热切的共同祈祷了三天,求天主为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到了晚上,菲力齐大开始阵痛,在生产的过程中,她不停地呻吟,狱卒讥笑她说:“这一点痛苦你都已经吃不消了,那么把你投给野兽,那更该如何?”菲力齐大回答说:“现在的痛苦,是我一个人承受,将来在竞技场上,另有一位将和我在一齐,祂将代我受苦,因为我是为祂而受苦的啊!”菲力齐大生了一个女婴,被一名妇女领养了。她们凯旋的日子终于来到,这几位殉道的圣人,出了监狱向刑场走去,他们走到刑场门边,监斩官下令给他们穿上邪神司祭的祭服戏弄他们,伯尔伯多亚以异常坚定的口气说:“我们是为保护我们的自由而心甘情愿来到这里,而且正是为拒绝祭神,我们才须牺牲生命,这是我们同你交换的条件。”行刑的时刻一到,首先把莱渥加多和一个年青人投给一只熊和一只豹,任由熊和豹把他们两个人撕碎了、咬烂了,随后又放出一只野猪将另一个年青人撞了几个翻滚,却没有咬他,再放了一只熊,仍然没动静,只好把这年青人活着给提了上来,至于伯尔伯多亚和菲力齐大两位妇女则是被剥光了衣服,用网子罩住放在刑场中央,以便被野牛加以蹂躏,不料观众竟动了羞耻之心,给他们穿上了衣服。伯尔伯多亚先被野牛撞翻抛在空中,她一眼看见自己的长衣被撕破了,于是连忙把服拉紧,盖住自己的腿部,她对羞耻看得比疼痛还重要。然后在地上找到了他的发夹,把散开来的头发整齐的夹起来,他认为殉道者在这个光荣的时刻,不该披头散发一付哀伤的样子,装饰好后又站起来,一眼看见菲力齐大伤势严重卧在地上,便上前去把她扶起来,不料观众的心竟一时软化,使他们从生活之门走出来,哪里知道,过不多久,群众又命人把还没死的几个人再度拉到刑场,有的被豹子咬死了,一名刽子手用剑向伯尔伯多亚砍去,但技术太差,砍在她的肩膀上,还是伯尔伯多亚自己捉住剑放在自己的咽喉上,帮助刽子手砍断自己的脖子,她是在公元203年殉道的,死的时候只有22岁。这一段悲壮的事迹,是一个在场的人所记述的,就让我们怀着悲凄而庄严的心情怀念他们。

听众朋友就让我们怀着悲戚而沉重的心情结束今天的节目。愿今天能够听到这段传记的朋友将与众位殉道者相通,并与主耶稣同工,愿荣耀归于主耶稣基督。祝福您,下星期我们同一时间再见。​​​​​​​

评论

请你先登录再进行评论。